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(记者 张阳 刘建伟)11月22日,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近年来长江流域法院、检察院履行职能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工作情况。
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庭副庭长张宁表示,江西法院通过建立支持绿色金融交易的生态产品协调制度、建立政府协调协调机制等措施,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司法路径。武宁县法院打造的“三文一例”审理模式引导42名被告认购碳汇5460吨,价值27.3万元。
江西法院推出专业审判审查和评估制度化机制。万年县法院审理的非法采砂案中,责成省林科院评估中心出具报告,确认非法采砂造成湿地碳汇损失259.87吨,为湿地碳汇补偿的判断提供了依据。宜春市中院在公开审理涉及公共利益的古树重要自然树木时,运用科学的核算方法,对200万元以上受损营林的生态、景观和社会价值进行了评估,为明确义务人的赔偿责任安排奠定了基础。
在宜黄县森林资源抵押担保合同案中,法院依法确认了林木抵押登记的有效性,支持债权人优先受偿权,帮助林农转为林地经营权。将林木权益和林木所有权转化为信用资本。该案被评选为全国法院民事森林资源纠纷典型案例,为解决绿色产权“量难、抵押难、交易难、变现难”问题提供了司法样本。
与此同时,江西法院正在积极推动建立政府与法院联动工作机制,保护司法体系,助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保障。在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积极推动下,2024年2月,江西省委省法治工委印发《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“政院联动”工作恢复执行立法、立案、审理、恢复执行等工作》。
张宁具体介绍了“三信一机”的过程会议进程:法院向被告送达生态修复通知书,被告可以认购碳汇更换的认证修复;被告主动提交认购申请,通过“甘霖碳”平台购买碳汇;县林业局颁发《甘林碳抵消证书》;法院审查上述材料,视为有悔罪表现,酌情从轻量刑。该模式已推广到非法捕捞、非法采矿等环境资源犯罪案件中,为将生态产品转化价值纳入审判和执行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校园风采
>校区风采 江西法院构建生态核算体系,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变现
2025-11-23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