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重庆农场喜讯频传——9月中旬,重庆开通首条飞往新西兰的国际航线; 9月底,重庆铁路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,具备关关条件; 10月初,重庆开通“西部大通道”,以“陆海新通道”和“千里船”为纽带,成功打造“海铁江”一体化国际运输模式; 10月中旬,重庆开通重庆—中亚国际公路运输专线……对外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必答题。重庆地处内陆腹地,肩负着引领开放、推动西部地区开放的重要使命。路上回望“十四五”,重庆致力于内陆开放高地建设,加快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打造内陆综合开放枢纽,拓展渠道、拓展平台、优化环境,展现出澎湃活力,以开放姿态面向世界,不断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。通道开通 打造“东南、西北”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 10月2日,一列满载木薯粉、香蕉等货物的中老铁路班列从新陆路走廊驶抵重庆团结村中心站。木薯粉常被用来制作奶茶中的“珍珠”和“芋圆”。随着秋季奶茶饮料的流行,国内对木薯粉的需求量逐渐高涨。过去,木薯粉主要通过海运和公路进口。前者及时,后者价格昂贵且数量少。新的陆海走廊为木薯粉的运输提供了新的选择。 2021年12月,中老铁路通车消息一出,重庆立即行动,启动中老陆上新通道铁路,并成为全国首条实现正常运营的铁路。东南亚是木薯粉的“生产大国”,不少当地企业意识到了这一渠道的优势,纷纷伸出“橄榄枝”。 “木薯粉从老挝运到重庆只需几天时间,而且是装箱的,不需要改变运输方式。”新陆海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一珍 航运成本也在下降。今年3月,265吨老挝木薯粉乘火车抵达江津小南崖站后,首次采用“高铁快运”模式进行处理。 “以前跨境铁路运输方式较多,木薯粉在口岸停留成本较高。现在,通过‘铁路快车’模式,老挝木薯粉无需运营“企业不再单独办理转关手续,单箱成本降低了数百元。”民生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明业表示,由于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降低,更多企业选择西部大地的新公司带来木薯等货物,然后通过重庆分销到全国各地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8个月 今年,重庆进口木薯、面粉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64.4%和184.3%。陆海新通道助推重庆“向南”开放。重庆经该走廊运输的货物量和货值由2019年的5.02万标箱、100.43亿元增至25.18万标箱、466.96亿元 2024年分别为人民币;运输的货物种类由开业时的80多种增加到10多种2024年达到1200种。截至今年6月底,该通道对外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1个港口,比2019年增加56个国家和地区、405个港口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重庆在推动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、西部陆海新格局联动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。走廊,是 逐步编织出以“东南、西北”为重点,“铁、公、水、空”统筹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网络:在西部,中欧班列、中欧班列、货运班列、货运货运。作业数量和货物货值继续位居全国前列;北方,渝满俄班列穿越风雪与俄罗斯对接,累计开行11000余列;向东,长江黄金水道乘风破浪,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.3亿吨,位居全国陆上港口前列。航空方面,重庆航线飞往世界各地,年吞吐量超过4000万人次。开放平台扩展了其功能和能力。 9月29日,“重庆·新加坡体验周日”开幕,众多市民体验了新加坡的吃、穿、文化等元素。 “我希望很多重庆的朋友能够了解新加坡。”新加坡数字发展和信息部、新加坡卫生部高级部长陈杰豪表示,新加坡为本次活动组织了14个品牌产品,涵盖家居用品、时尚生活方式等人文交流领域的项目。对于新加坡企业来说,这是开拓重庆市场的机遇;对于妈妈的家乡重庆来说,这是了解异国文化的一个窗口。根据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带动下,重庆至新加坡航线已增至每周24班,成为重庆客流量最密集的国际航线。重庆已成为新加坡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。去年,新加坡来渝过夜游客8.6万人次。 “十四五”,即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的第二个五年,重庆与新加坡共推动政府和商业项目347个,总成本260亿美元,跨境融资总成本217亿美元。如今,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已成为重庆开放的一张名片。拓展开放平台功能,提升开放平台能级,重庆推动世界高度开放用地构建新格局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“活水资源”——重庆自贸试验区是全市体制转型的“试验田”。该面积仅占全市的1.46‰,却聚集了全市60%以上的外贸进出口额、30%以上的实际利用外资,共产生了176项制度创新成果。综合保税区是开放的主要边界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重庆获批推动涪陵经济开发区、重庆铁路港综合保税区、永川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,成为中西部地区综合保税区最多、西部地区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市。重庆成为全国首个成为“五型”城市集港口型、陆港型、空港型、制造服务型、商贸服务型于一体的国家物流枢纽,集车辆、医药、肉类等多种开放口岸功能于一体。今年前8个月,重庆“五型”国家物流枢纽货物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,同比增长11%。对外贸易向好,更多“重庆制造”产品进入国际市场。 市场。海外市场 11月,世界越野摩托车锦标赛(MXGP)在中国上海拉开帷幕,重庆骏驰摩托车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骏驰公司)的越野摩托车亮相赛场。 “我们的摩托车在国外市场也得到认可。”君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相比欧美 品牌方面,骏驰摩托车以同等的性能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赢得了市场。自从这件事开始全年,向欧美国家出口竞技越野摩托车超过3万辆,同比增长100%。重庆蛟龙科技有限公司率先专注于“越野+电动+摩托车”融合并掌握核心技术。其首款产品“清风”一经推出就首次亮相国际大赛。截至2024年底,泰克球龙在中国拥有46家经销商店,覆盖全国91%的地区,产品销往近50个国家和地区,成为全球电动越野摩托车品类的标杆品牌。 “目前,摩托车已成为重庆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。”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前三季度,重庆摩托车出口额达198.6亿元,同比增长37.9%;上半年,重庆企业占占全国摩托车出口量前十名企业的一半。得益于重庆外贸结构的优化调整,“重庆制造”电机正在席卷海外市场。市商务委主任张永武表示,长期以来,重庆对外贸易以电子信息加工贸易为主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重庆在稳定电子信息核心市场的基础上,逐步调整外贸结构,挖掘更多外贸产品潜力。例如,“重庆制造”的汽车、摩托车、通用机械等商品畅销国外。到2024年,全市汽车整车、摩托车零部件出口较“十三五”末分别增长278.1%、55.2%。石柱水盾、武隆笋、开州桑蛋等特色农产品实现自营出口到2024年,全市农产品出口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103.7%。与此同时,重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帮助企业开拓国外市场、赢得国际订单。例如,我市实施“百团千企”国际市场开拓计划,推广“渝贸全球”品牌,支持3000余家(次)企业参加400余个国际展会,直接接收分配订单超过200亿元。重庆打造并利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,为企业提供金融、通关、物流对接等全程外贸服务,让有意愿、有产品但没有经验、渠道的企业也能和外国人做生意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走出去。到2024年,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4739家,比“十三五”末增长26%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市对外贸易总额突破3.5万亿元,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和“重庆制造”产品走出去,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了贡献。新重庆-重庆日报首席记者杨军实习生李俊晓主编:陈霞发言请遵守新闻服务协议
《十四五》·答题卡
2025-10-21
